第一百六十章 合适的人选-《穿越宋朝当太子》
第(2/3)页
晏殊离京后,仁宗想要立陈执中为宰相,因为当年宋真宗重病在身之时,却仍然硬挺着不肯立储,满朝大臣们也没有一人敢言立储之事,唯独刚入仕途的陈执中仗义执言,上书请求立储,最终宋真宗采纳了他的建议,立皇六子赵祯为储君。
所以宋仁宗欠陈执中一个人情,但这却遭到了蔡襄、孙甫两位谏官的反对,起初,晏殊被轰走之初,蔡襄提议让富弼回来补缺,赶走了富弼的岳父,又想让富弼本人回京担任宰相,不得不说蔡襄的脑回路也是清奇的很啊!而眼下又急力反对对陈执中的任命,宋仁宗便觉得先前蔡襄弹劾晏殊一事,只怕也不是那么单纯。
最重要的一点是蔡襄犯了为臣的忌讳,蔡襄是言官,隶属于台谏官,而宋朝行政和台谏是分属于不同的系统,互不隶属、互不举荐。
蔡襄做言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,自然懂这个道理,但却揣着明白装糊涂,公然举荐行政系统的一把手。
赵昕想要的监察院是独立于朝政之外的,也就是说身为监察院的官员,做好本职工作,反腐倡廉就行,至于朝政怎么运行,跟你们无关,所以蔡襄这个好管闲事的人,不在他的选择范围之内。
至于庆历四谏官之首的余靖,抚民治吏,三使契丹,两平蛮寇,光辉业绩彪炳青史,动人风采流芳百世,宋朝中期缺武将,所以赵昕一早就把他拐到军队当中去了,更何况这样的人才放在监察院真的太屈才了,适合他的位置是军机处。
至于王素,虽然名字中有一个素字,但其实并不是吃素的,他是名臣王旦之子。为人也是遇事敢言,刚正不阿,当一个提举司还是可以的。
“庆历四谏官之中,没有人适合当监察院院长一职啊!”
“究竟谁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呢?”
赵昕摸着脑袋,作苦思状。
“对了!王举正,朕怎么把这位能人给望了呢?”
赵昕悍然恍然大悟道。
王举正出身官宦之家,从知县起步,历任编修、知制诰等职,一路做到参知政事,但却不断吃台谏官们的嘴炮,有的说他在朝为官怯懦不理事,也有人说他回道家中就是妻管严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