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千二百三十二章 大展拳脚的时代-《军工科技》
车辆驶过智能能源中心,五十块高清屏幕组成的墙还亮着,像一面巨大的电子瀑布,实时流动的能源数据在夜色中格外醒目。张副总望着那面墙,忽然叹了口气:“想起二十年前在老山前线,发电机一坏,整个阵地就成了瞎子聋子。那时候要是有这么套微电网系统,能把光伏、风电、储能实时匹配,战士们也不用摸黑换电池了。”他转头看向周院士,“老周,你说这技术发展快不快?当年咱们算着怎么把铅酸电池的容量再提10%,现在人家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50Wh/kg,还能在零下40℃工作,真是换了人间啊。”
周院士望着窗外掠过的光伏路灯,灯杆顶部的传感器在暮色里闪着微弱的红光。“快是快,但不是凭空来的。”他语气里带着学者的严谨,“你看他们的智能微电网,边缘计算芯片是自己设计的,调度算法是自己编的,连散热铜管的材料都是自己研发的——这是把整个产业链都吃透了。就像盖房子,别人是买现成的砖、现成的梁,他们是从烧砖、制梁开始,一砖一瓦自己垒,这样的房子才结实,抗得住风浪。”
汪良工忽然指着远处一片亮着灯的建筑:“那是他们的电池工厂吧?白天路过时看了一眼,自动化程度真高。”他翻出手机里存的照片,车间里机械臂在流水线上精准操作,AGV小车无声穿梭,“吴浩说他们的超级固态电池已经量产,成本还在往下走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不光军队能用,老百姓也能用得起,新能源汽车、储能电站,甚至偏远地区的供电,都能受益——这才是技术的价值,既能保家卫国,又能造福民生。”
张副总忽然想起什么,从包里拿出张小蕾给的那份车载储能系统测试报告:“你们看这个,零下40℃容量保持率82%,充电速度比新型锂电池快两倍,还防穿刺、防爆炸。去年有辆巡逻车从六十米沙丘翻下去,电池壳都瘪了,居然没冒烟——这要是用到边防,能解决多大问题?以前冬天巡逻车在高原趴窝,战士们得裹着大衣推车,手冻得连枪都握不住。”他的声音有些沙哑,“我们总说‘科技强军’,什么是科技强军?不是说有多少先进武器,是让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能喝上热水,在沙漠戈壁里能开得动车,这才是最实在的。”
车辆拐过一个弯,青年创新工作室的白色建筑出现在前方,三栋“品”字形的楼像三块巨大的水晶,落地窗里透出的灯光在草坪上织出温暖的网。周院士望着那片灯光,忽然笑了:“想起我刚回国那会儿,实验室里连台像样的光谱仪都没有,测个数据得排队等半个月。你看现在的年轻人,3D打印机、电子显微镜、基因测序仪,想要什么有什么,还能随时连线各个领域的专家——真是赶上好时候了。”他顿了顿,语气里带着几分羡慕,“林溪他们讨论‘沙行者’机器人时,一会儿提沙漠蜥蜴的足底结构,一会儿说钙钛矿光伏的转换效率,一会儿又聊强化学习算法,这种跨学科的思维,我们那时候想都不敢想。”
汪良工点头附和:“这就是体系的力量。他们建了极端环境生物实验室,建了青年创新工作室,建了智能能源中心,不是孤立的,是相互支撑的。生物实验室的微生物研究能启发材料学,能源中心的储能技术能支持机器人研发,这种‘产学研用’的闭环,让创新有了土壤。”他翻看着白天的行程表,“从智能能源到生物实验室,再到创新工作室,一路看下来,你会发现他们的技术不是零散的点,是一张网,能把光伏、储能、生物、人工智能都串起来,这种整合能力,比任何单项技术都宝贵。”
张副总忽然指着窗外一群年轻人的身影,他们刚从创新工作室出来,正围着一辆越野车讨论着什么,有人手里还举着个机器人模型。“你看他们,都这个点了还在忙。”他的语气里带着赞许,“想起我们年轻时,在部队搞训练,总说‘轻伤不下火线’,现在的年轻人搞科研,劲头一点不比我们当年差。林溪说他们为了优化机器人的散热系统,在沙漠里守了整整一个月,每天记录数据到凌晨——这种拼劲,就是我们国家的底气啊。”
车辆缓缓驶入园区酒店招待所的停车场,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。周院士推开车门,一股带着草木清香的晚风涌了进来,吹散了车内的沉闷。他抬头望着夜空,戈壁的星星格外亮,像撒了一把碎钻。“以前总担心技术断代,怕我们这些老家伙退了,后面没人接得住。”他的声音里带着释然的笑意,“今天看了吴浩他们,放心了。你看小吴,三十出头,既有战略眼光,又能沉下心搞研发;林溪他们,二十多岁,敢想敢试,还能解决实际问题——这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。”
张副总走下车,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腰,军装的纽扣在星光下闪着光。“可不是嘛。”他望着远处基地的轮廓,光伏阵列在夜色中像一片安静的海,“我们那时候,搞科研靠的是‘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’的蛮劲;现在的年轻人,靠的是智慧,是协作,是全球视野。以前我们能造出两弹一星,靠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;现在他们能搞出这么多原创技术,靠的是体系化、国际化、市场化——时代不一样了,玩法也不一样了,但那股子为国争光的劲头,没变。”
汪良工点点头道:“我想起吴浩说的那句话,‘以前是攒电脑,现在是造电脑’。”他的语气里带着感慨,“我们这代人,很多时候是在别人的基础上修修补补,能做到‘跟跑’就不容易了。他们这代人,是真刀真枪在‘领跑’,从底层技术开始,一点点啃硬骨头,这种气魄,我们当年想都不敢想。”他忽然笑了,“说真的,有点羡慕他们,生在一个能让他们大展拳脚的时代,也有点佩服他们,能接住这个时代的挑战。”
周院士走到酒店门口的台阶上,回头望了一眼基地的方向,夜色中的建筑轮廓像一群沉默的巨人,守护着这片戈壁上的希望。“老了,老了。”他轻轻叹了口气,语气里却没有失落,只有欣慰,“我们这代人,完成了我们的使命,把国家从积贫积弱带到了世界前列。现在,该把接力棒交给吴浩他们了。他们跑得比我们快,看得比我们远,一定能带着国家跑得更远。”